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中小企业有了法律后援团
首届浙江中小企业法治论坛为企业发展划好法律大道
本报记者 曹志男

  本报讯  面对“搭便车”收费这一违法行为怎么办?相关法律、创办企业优惠政策变动的信息如何在第一时间获知?面对中小企业发展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12月21日,记者在杭州召开的首届浙江中小企业法治论坛上获悉,省中小企业局将与省司法厅联手,以法律服务为宗旨,推出确定首批5家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建立中小企业负担监测点等一系列新举措,为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布一张法律大网。
  记者了解到,到2006年底,我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达4.5万家,总资产达2.1万亿元。如果算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数则达到85万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创业创新的生力军。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把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负担减到最低,就是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和今后建立法律服务维权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王国勇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一些行政部门在办理证件时,要求企业交纳费用加入行业的个私协会。“这就是让很多中小企业主头疼的‘搭便车’收费现象,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负担之一。”王国勇说,不少企业往往采取“花钱买平安”的态度息事宁人,其实这种收费行为完全违反法律规定。
  为此,按照我省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建立“中小企业负担监测制度”这一要求,今后,全省将分地区建立中小企业负担监测网点。
  会议当天,省中小企业局还确定了首批5家浙江省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顾问所,配合法规处“0571—85158705”这一维权热线,为中小企业的重大、疑难、共性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等。同时,省中小企业局聘请了50名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法律顾问并将组建法律服务团,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